他敬业、爱岗,用奋斗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,用智慧发挥着自己的价值。工作中,他追求进步、满怀热忱,与外面轰鸣的机器声相比,他的工作环境算是很安静。
他叫肖小军,31岁,江西新余人,是模科深圳研发部结构一组工程师。肖小军性格十分开朗,说两句话就笑,很会聊天,聊到喜欢的话题就停不下来。
差不多近1个小时的网络采访,能明显感觉到,他的言语中透露着睿智和幽默。而且,他有着明确的人生目标,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。他相信,总有一天,他会为自己曾经的努力而骄傲。
不断奋进,开启研发之门
研发工程师并非外人眼中像个绘图员,只是在电脑上画画图而已,其工作范围十分广泛。图纸是他们的工作语言,要将图纸转换为产品,贯穿了从设计到产品大批量生产的整个过程。看似很简单的产品,其实在研发过程中非常复杂。
产品的设计评审、评审问题点修改、手板发外制作、模具设计与评审跟进、零部件选型打样、产品调试都是他们的工作。最重要的是,做研发离不开团队的力量。
肖小军,08年毕业于模具设计专业,毕业后从模具设计工作做起,一步步走上了产品结构设计。说起自己的工作经历,肖小军将它们分成了三个阶段。
最初在温州从事抄数设计,其工作内容很简单,无需动脑,只要会画图,属于完全高仿。不甘于于枯燥乏味的他,辞掉了这份工作。
之后依旧在温州,做剃须刀。虽然也是设计,但当时公司的企业文化依旧摆脱不了“仿制”设计,购买一些高端产品来作为参考,与其说是参考,不如说就是“仿制”。肖小军认为,作为一名设计工作者,如果一直从事着仿制品设计,人生就太没有意义了,他毅然决然地又放弃了这份工作。
后来,他去了深圳,在深圳的第一份工作是做行车记录仪。从那一刻起,他便有了自己的设计理念,便从中找到了感觉,于是,他一直留在了深圳。机缘之下,在2017年11月,加入了模科。此时的他发现,自己已经进入事业的第三个阶段。
在模科,一切都要从“新”出发,每个零件的设计都是从无到有。刚开始,拿到零件后,他有点犯愁,形状如此复杂、精度要求极高,都是他从未遇到过的。但要想成功,必然免不了失败,免不了多花经历去学习、去钻研。通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,慢慢地,他开始在工作中崭露头角。
困难多,办法也多,办法总比困难多
压力,是焕发动力的源泉。
在研发工作中有压力、遇到难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。要保证模块好拆、好用,必然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。
卡尺、镙丝刀(一字、十字)、美工刀、长钻……都是他常用到的工具。
要研发过程中,要考虑零件是否容易开模?组装是否方便?精度是否达到要求?……如果达不到,就意味着产品会出现松动、结构力不强等状况;如果方案不对,则需要重新改图,甚至会造成模具报废的风险。
在线路的走向和布局上,就尝试了多种方案。不但从“新”更要从“精”做起,可以说每个模块的细节和线路设计,都饱含着无数的艰辛。
“做研发就得多尝试,多付出,每件产品都像小孩子一样,需要用心呵护。尤其是走线这块,从传统的线材走线到弹片电路,不仅要保证每个弹片接触良好,还要保证弹片组装的方便性。”肖小军说。
推陈出新,从2X2到1X2模块,再从1X2到1X1模块的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太多。由于研发人有着永不放弃的执着与坚守,实现了模块的小型化、口袋化以及随意拼装的特点。蓝牙、USB、触控、音箱以及转轴等模块,都是他们不懈努力,历尽艰辛的成果。
上班安心工作,下班舒心生活。跑步、打羽毛球、看神话剧、看历史书籍都是他的爱好。
“我和老婆都在深圳工作,小孩平时都由父母带,说起回家的次数,一年也就两三次吧!每次从家里返回深圳的时候,小孩都会哇哇地哭。”肖小军说。
“来公司上班,有一种很特别的归属感。平时在我们没做好工作的时候,领导并不是对着我们发火,而是轻言细语地讨论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解决。”肖小军说。
“记得去年年前,公司做户外拓展活动,当时搭人梯过城墙,如果其中有一个人做错,全体都得受罚。和我们一起参加户外拓展的领导没有一点架子,让我们一个个都踩着他的肩膀爬上去,一想到这点我就特别难忘。对于设计者、一家公司来说,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?都是需要团队协作完成或执行的”。肖小军说。
“困难多,办法也多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除了你在努力,你的同事也为你加油,还有你的领导给你全力的支持,所有没有理由放弃。”肖小军说。
他的言语虽平淡,但一言一句勾勒出的场景却让人感同身受,更能感受到作为一名研发工程师身上彰显出的矢志不渝的精神。
工程师是科学家,也是艺术家、思想家。一件精密的产品,一个复杂而又无懈可击的电路,都反应出工程师身上的思想和灵魂。最后,肖小军说:“当我们的研发成果应用到公司的产品上,为客户和公司带来价值的时候,也是我们这些研发人员最有成就感的时候。”